文章摘要: 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可谓是拼尽了权利,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名校的入学名额,家长们费尽心思去“抢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学区房。如此“天价”的学区房,不仅惊呆了大家也扰乱了正常的二手房交易秩序。为控制学区房价,上海最近出台了学区房新政。
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可谓是拼尽了权利,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名校的入学名额,家长们费尽心思去“抢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学区房。如此“天价”的学区房,不仅惊呆了大家也扰乱了正常的二手房交易秩序。为控制学区房价,上海最近出台了学区房新政。
上海学区房新政:3月16日,海发布学区房新政。几乎全上海的学生家长也都是一脸懵逼,只知道这下子学区房遭受了重击。
核心就是教育平权,打压牛校,扶植菜校。以前,只要进了牛中可能有80%的学生都能进牛高,而菜中可能只有1%的学生进牛高。新规则之下,牛初可能只有50%的学生能进牛高,而菜中可能会有30%的学生进牛高。
本来,教育部门是管不到房价的。但是学区房价格高企,打压学区房就成了一项附加的政治任务了。这下好了,学区房房价成功被打趴下了。
学区房价格=房价+”学票”
学区房的价格,不是单纯的房价,而是房价+”学票”。
比如说,下面武汉这样的房子值多少钱呢?从居住价值来说,这样的老破小一文不值,白送我住我也不要。但是这个房子附带的”学票”,它价值几十万。与其说单价4万,不如说总价的80%都是”学票”的价格。
学区房最大隐患是,这张”学票”是不确定的。今年能上好学校,未必明年还能上。几百万的投资打水漂,想想就气人,太不讲武德了。当然了,今年不能上学,说不定明年能上学,那就是中了一张大彩票。
就算你运气好,”学票”一直都在,学区房也没有投资价值。
第一,房价会随着城市的发展、通货膨胀的因素上涨。买大城市的房产是老百姓仅有的抗通胀手段之一。但是”学票”未必跟着一起涨啊,因为学历是在贬值的。
我之前说过: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包括大学、研究生教育,除了自然科学以外,几乎是没有用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它仅仅是代表有关部门的“审美”要求。17万本科,6万研究生已经在送外卖了。
第二,想上学也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张”学票”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在武汉,想上学的话可以交择校费,不一定要学区房。择校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学区房的“学票”要便宜得多。
我住的小区,楼下的小餐馆,是老大的同学爸爸开的。他们一家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按照正常条件,他们没有学区房,没有户口,孩子上不了学。然后,他们交了5万块择校费,孩子顺利上了小学,和我们老大一个学校。
相比较北京、上海的赶人政策,武汉的政策是比较友好的,上学也不是那么困难,避免了“留守儿童”的悲剧。
第三,出生人口和学龄儿童在减少,但是学校和学位还是老样子。长远来说,以前稀缺的东西,以后会供大于求。学校想上就上,“学票”不值钱了,学区房成为一个笑话,在几十年后也是有可能的。
上学原本不用那么卑躬屈膝
就算以上说的都是,但是不一定每个城市都像武汉那样,可以交择校费的。所以,为了孩子,学区房还是不得不买的。
学区房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教育服务是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上学确实是免费的,但这背后的代价呢?
2020年6月,为了获得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的学位,深圳一群花了几百万买房的家长,来到教育局门口,给跪下了。
起因是为了一张学票,他们买了单价10万的公寓。但到了最后一刻,因为生源太多,学位不够用,他们的孩子被判定为不符合入学资格。
2020年的今天,身家几百万、几千万的深圳中产家长,竟然给人下跪,魔幻又让人悲愤。这样的屈辱换我是不会承受的,我宁愿去二线城市。不过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设身处地为这些家长想一想,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