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虽然今年的土拍现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但是与往年的土拍相比还是要平静很多。为什么现在的土地市场没有之前火爆了呢?一是“两集中”政策之下,房企受资金限制,在拿地的时候都会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竞争,第二个原因是,今年的成交价也被严格限制,地王现象难再现。所以今年的土地市场比较平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今年的土拍现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但是与往年的土拍相比还是要平静很多。为什么现在的土地市场没有之前火爆了呢?一是“两集中”政策之下,房企受资金限制,在拿地的时候都会有选择有计划的进行竞争,第二个原因是,今年的成交价也被严格限制,地王现象难再现。所以今年的土地市场比较平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土地是楼市的基础,更是开发商的命根子,特别是对上市涉房企业来说,土地储备是企业效益预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置甚至决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的涨跌高低。
对于调控来说,土地放量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实现土地的供求平衡是保证楼市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今年的土地市场出现大量入市的情况,应该就是为了平抑楼市资源不足的问题。
仅仅是5月13日一天,就有福州、深圳、厦门首批土地拍卖落锤,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广州、杭州、北京、重庆、无锡、沈阳、长春等十个城市进行了首轮拍地,合计成交金额将近5000亿元。今年看样子,又要几个万亿的土地收入了。
土地市场的火爆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抢地储备不开发,一个是溢价率很高,甚至出现地王。4月29号重庆,46块地有60%成交溢价率超过40%,有的土地成交价格涨了129.98%。杭州集中供应57块地,成交价1178.2亿元,央企华润创造拍下最贵一块,总价是111.6亿元。
广州48小时,48宗地成交,总价达到906亿,随着广州限购升级,广佛交界越发的火热,除一些边角料外,其余地均是遭到哄抢,48宗地块中有39宗是处于待开发和拓展区域,占比高达80%。北京在5月首轮集中土拍成交1110亿元,相当于去年北京土地出让金的一半以上。但是溢价率被严格控制,房住不炒的基调把握的牢牢的。
大规模的土地入市,给今年以来房企低迷的投资氛围注入了强心针,众多房企在拍卖场“厮杀博弈”,创下了众多城市的土地交易纪录。这轮全国范围的集中供地,体现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目的,对未来房价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调价作用。
房价为什么要上涨?调控为什么会失败?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土地价格一直降不下来,一些开发商也叫板说,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房价就永远不可能下降。现在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大土地供应量,另一方面就是严格控制土地溢价率,两方面夹击,来抑制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达到稳房价的目的。
有人一直在说,土地价格占到房价的7成以上,虽然我从来不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我看到目前最高的楼面地价还没有超过4万/平米的,而房价都有30万/平米的了。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我们可以考证一下,就是越是卖的天价楼盘,地价肯定都不是地王,甚至有的还是协议拿的地。
此外,今年还会加大农村建设和用地市场化的推进,允许农民集体在遵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对土地实行自主开发或自主招商,形成建设用地市场,让农民在国家调节、市场定价的机制下,分享城市化利益。这对楼市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房价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地产调控,政府还有手段。房子还是这些房子,总体上来说,楼市的供需还是平衡的,甚至应该说是供大于求,为什么有人就着急一定要去买房子?主要是还是预期影响。当人们预期房价要涨的时候,买房的人就多,当人们预期房价要跌的时候,买房的人就少了。
现在政府拿出大量的土地投放市场,就是要改变土地的供求关系。实际上,市场上的土地也是充足的,不存在土地有限,房子原来越少的情况。老百姓不要被开发商制造的气氛改变预期。目前这个阶段,政府将会坚持现在的调控政策不变,当然政府还有加大工作力度的空间。
这么多年来,我国的楼市“投机”、“投资”行为占了相当的比例。部分开发商、中介,投机客等,一起来‘托市’,制造恐慌,给出未来房价要暴涨的预期。这几年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又出台了上百条的调控措施,只要楼市还存在异动,相信调控房地产还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同时政府也会进一步加快土地的供应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也是楼市的方向标,最近出台的土地集中放量新政,会极大地影响全国土地市场的走向,也会对全国的楼市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希望,各地政府认真研究,妥善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两元化土地市场结构并一元化入市方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但是这是个大方向,迈出这一步就是胜利!“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个调控目标,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