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深圳市是典型的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迅速崛起,人口不断流向这个区域。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深圳的楼市一直处于供小于需的状态,这直接推动了深圳这座城市房价的增长。如何才能稳定房价,深圳在增加住宅土地供给的同时,还积极调整其他用途的土地。
深圳市是典型的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迅速崛起,人口不断流向这个区域。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深圳的楼市一直处于供小于需的状态,这直接推动了深圳这座城市房价的增长。如何才能稳定房价,深圳在增加住宅土地供给的同时,还积极调整其他用途的土地。
连日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发布多个片区法定图则规划调整通告,累计将13宗商服用地或产业用地,变更为居住用地和教育等公配用地。
通告显示,近期深圳作出规划变更的用地主要集中在龙岗区和坪山区。分别为:
宝龙工业城原服务业用地,调整为2宗二类住宅用地;坪西、新生地区原商业用地,调整为2宗二类住宅地+1所27班制九年一贯制学校;石芽岭地区原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1宗二类居住宅用地+1所18班小学;沙田地区原新型产业用地调整为1宗二类居住用地。
坪山区的沙湖-碧岭地区原7宗地块,从教育设施用地、新型产业用地和普通工业用地,变更为新增二类住宅用地、1个48班初中调整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个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从这一次13宗用地调整情况来看,深圳也确实下定决心调整供地结构。早在2019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内容显示,深圳要加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市场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以保障深圳“2035年实现170万套住房供应数量目标及市场商品住房、三类公共住房套数4∶6的供应结构”的用地需求。《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增加建设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各类用地配建、公共设施综合开发等类型供应渠道,对深圳历史供应情况、各类住房用地供应渠道、各类用地供应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坚持新增供应和存量盘活相结合的原则,增加了未完善征(转)地补偿手续用地和历史遗留未完善出让手续用地建设公共住房等渠道,并最终研究确定了11种用地供应渠道。
深圳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及比例
2020年,深圳居住用地供应、住宅竣工面积均创近年新高。2021年伊始,深圳加足马力稳供应。居住用地占全市土地供应的比例超3成,堪称近年来力度最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十四五的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立4+2+2+2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这个4+2+2+2指的是未来住房供应中,占40%为商品房,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各占20%。这意味着未来60%的住宅都将作为保障性住房进行供应。
长期以来,深圳居住用地占比过低,而这次法定图则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加大住房供应,破解供应不足的难题。今年,深圳持续发力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计划供应363.3公顷,占计划供应总量的32.1%,较2020年、2019年居住用地计划供应量分别提高了24%、142%。
相信在十四五期间,随着深圳进一步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广大人民群众在深圳“住有宜居”的梦想会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