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对于房产市场来说,今年是迎来巨大变革的一年。一边是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另一边是重点城市开始实施“两集中”供应策略,加上“三道红线”政策的强监管。这样的背景之下,房产企业的发展策略已经逐渐在改变,各企业拿地也更加谨慎。
对于房产市场来说,今年是迎来巨大变革的一年。一边是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另一边是重点城市开始实施“两集中”供应策略,加上“三道红线”政策的强监管。这样的背景之下,房产企业的发展策略已经逐渐在改变,各企业拿地也更加谨慎。
土地供应“两集中”重锤砸向22城
2021年初,22个重点城市供地“两集中”政策(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成为继“三道红线”等金融监管措施之后,土地市场的又一重大变化。重点城市中,北京、天津、广州、无锡、长沙等已经公布了今年第一批集中供地计划。
集中供地,除了“击散”资金对于热点区域的围剿,更有可能就此改变土地市场的格局。中指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2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为24.3%、销售额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9.9%;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宅地出让金的37%。据此可见,占比接近4成的22座城市,在供地“两集中”后将呈现另一种市场格局。
2021年一季度,重点城市表现仍然突出,全国土地出让金排名前20城市成交总额高达5065亿元,同比增加15%,上榜门槛上升至117.7亿元。一线城市收金总额为1580亿元,同比微跌2%,一城市中仅深圳未入榜单,其中上海一季度土地交易活跃,收金逾949亿元占据榜首,同比增加45%;二线城市共13个城市入榜,其中杭州收金近730亿元,同比增加44%,位居第二。
2021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9597亿元,同比增加20%。其中,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出让金总额为7765亿元,同比增加18%。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共23个城市出让金同比增加,一线城市均不在涨幅前十之列;降幅前十城市中,厦门市降幅最大。
房企对于热点城市的追逐也日趋白热化。一季度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588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22.7%。保利发展、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占据榜单前三位。22座重点城市中,杭州、北京、苏州、广州、上海等城市显然更受头部房企青睐。2021年1~3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面积TOP10城市中,杭州继续以累计优势占据首位。TOP10城市中,区域较为分散,除杭州、苏州、温州和南京为长三角城市外,其余6城市涉及成渝、中西部、京津冀等多个城市群。
尽管不少城市才刚刚发布相关具体计划,但“两集中”政策的影响在3月份已经有所显现,代表企业拿地规模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区域深耕型企业如滨江集团、广州地铁等单月拿地金额受政策影响较大;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等企业全国化布局,受影响较小,3月拿地额均超100亿元。
但“两集中”之后,头部房企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继续鏖战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而中小房企的土地争夺战,则有可能从热点一二线城市转战至三四线城市。
从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前3个月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平均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但二三线城市溢价率攀升,并且楼面均价分别同比增长了25%和19%。
易居研究院《百城住宅用地价格报告》显示,2021年1~2月,64个三四线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412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4.4%,涨幅明显大于一二线城市。
历史数据也显示,三四线城市当前累计地价同比涨幅为最近36个月的最大值。易居报告同时提出,尤其是在“两集中”供地制度下,一些二线城市拿地的不确定性或增加,此时房企从地价成本控制和拿地机会等角度出发,或会加快进入部分重点三四线城市,进而推高地价。
房企到期债务规模同比增加134%
一季度恰逢房企年报季,集体“降档”成为行业主流。融资新规后,踩线情况将直接影响房企在融资、土储、资本化等方面的运作。当前“绿档”阵营倍增,已连续两月新增发债不及到期债务规模,并且这一趋势有常态化倾向。
由于一季度境内债市平稳适度宽松,境外债市则低迷致规模大幅下滑。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3040亿元,同比下降23%,为2018年以来首季度的最低发行规模。
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货币政策宽松,迎来短时发债窗口期,加之2021年首季度整体债市表现下行,尤其境外债发债规模大幅下滑,较2020年第一季度下降43.5%。
从利率来看,境内一季度利率中位数4.40%,环比上一季度上升16个基点,较2020年一季度上升48个基点。
境外方面,一季度境外债券融资票面利率中位数为6%,较上一季度下降75个基点,较2021年一季度下降140个基点。境外票面利率受发债规模锐减影响致下滑,同时境外票面利率高低差短期有缩小趋势。
而房企依旧债务压顶。2021年一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3735亿元,同比增加134%。事实上,2020年四季度至今,已连续两个季度新发债规模低于到期债务规模。融资新规之下,新增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已成为新常态。贝壳研究院预期2021年二季度房企偿债规模约为3279亿元,较一季度略有下降,但偿债规模仍属高位。